2001年5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出台了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两为主”政策,即流动儿童义务教育“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流动儿童义务教育逐渐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范畴。

经过各级政府努力,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79.4%的流动儿童进入公办学校就读,这标志着流动儿童教育“管”的主体已从家庭拓展到政府。但这并不意味着家庭“管”的责任的消失,反而在某种意义上得到加强,尤其是强化了家庭中父亲的责任,儿童跟随父母的流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家庭中父亲“管”的缺位。

国家义务教育两为主指的是什么

当前,随着“两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以流入地政府为主,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政策的深入推进,各地政府已根据实际情况最大化地接纳外来人口子女入学,为孩子与家长在一起创造条件。

“此外,从学校来讲,一定要关注留守儿童心灵成长。”刘巧利说,学校也要切实担负起家庭教育指导的责任,切实进行家校共育,开展多样化的项目和活动,让留守儿童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帮助留守儿童保持与父母心理上的联系,为孩子成长提供心理动力。

国家义务教育两为主指的是什么

一)特殊群体。主要包括城市低保家庭学生、特困供养学生、孤儿、烈士子女、持证残疾学生、城市低保边缘家庭学生、低收入农户家庭学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等。从2019年秋季学期起,将义务教育阶段建档立卡学生,以及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等四类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生纳入生活补助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