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阄就是用来赌输赢或者用来做某些决定的一种方法。预先裁好相同大小的纸片,在其中一张或者几张上做好标记,然后将纸团揉成小团,再将小团打乱、摇混,然后每个人去选出一个,拿到的纸团上有具体标志的就是“幸运儿”。这种纸团就被称之为“阄儿”,这种行为被称之为“抓阄儿”。
抓阄往往是在大家觉得难以抉择,而将决定权交给“老天”的一种方法,往往充满了诸多无奈。但这看似儿戏的做法,却在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中竟然也存在着它的身影。
1、后唐抓阄定宰相。
据《旧五代史·卢文纪传》记载,五代后唐时期,唐末帝李从珂即位后,宰相一位还空着,朝臣向他推荐了几位候选人。可我们的皇帝陛下对这几位候选人并不熟悉,一直犹豫不决,最后竟决定用抓阄的方式来决定谁当宰相。于是“乃俱书当时清望达官数人姓名,投琉璃缻中,月夜焚香,祷请于天,旭旦以箸挟之,首得文纪之名,次即姚顗。末帝素已期待,欢然命之,即授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与姚顗同升相位”。
2、西汉抓阄称帝
西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风起云涌,樊崇所带领的“赤眉军”也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其中一直颇具规模的武装队伍。新莽灭亡后,樊崇听从巫女的建议,决心拥立一位西汉宗室并建立自己的政权。因此,他们找到了七十多位景王刘章的后人,并在其中找到了三位与刘章血脉最近的后裔。樊崇等人不知如何抉择,于是采用了他们自认为最合理最公平的办法——抓阄,并以此方法确定来了时年15岁的放牛娃刘盆子为皇帝。吉祥物刘盆子当了三年有名无实的皇帝后,赤眉军投降刘秀,刘秀念其无甚过错,遂给予其丰厚的赏赐,使其得以善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