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割韭菜一一一茬接着一茬。
歇后语xiēhòuyǔ
由两部分组成的固定语句,前一部分多用比喻,像谜面,后一部分是本意,像谜底,通常只说前一部分,后一部分不言而喻。
引证解释:
用歇后法构成的一种熟语。分两种体式:(1)对于某一现成语句,省却其后面部分词语,只用前一部分来表示被省却词语的意思。,以示“自身难保”也可前后文并列,采用双关的办法。如“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歇后语的实际运用,滥觞于晋,至唐而广泛流行。
国语词典:
一种汉语特有的隐语。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如同前提,作为引导后半部则像说明,为表达的重点。其特色在于使语言表达过程中,产生隐诲、恍悟与暂停、豁然的效果。若运用得当,可使意念的说明诙谐灵动,妙趣横生。
如:「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比喻一个接着一个的歇后语
赶着绵羊过火焰山——往死里逼。
瘫子掉井里——捞超也是坐。
赶鸡下河——往死里逼。
阿斗当皇帝——软弱无能。
赶着绵羊上树——难往上巴(扒)结。
孤老头子光棍儿子——相依为命。
狗嘴里丢骨头——投其所好。
给下山虎开路——头号帮凶。
花盆里的栽松树——成不了财。
脚踩西瓜皮,手里抓把泥——溜二抹。
孤子遇亲人——喜出望外。
黄连水喂婴儿——苦了孩子。
姑娘爱花,男孩爱炮——各有所好各人所好。
望风扑影——一场空(比喻毫无所得)。
后娘打孩子——巴掌赶两鞋底。
就着猪肉吃油条——腻透了。
孤独的羔羊——无娘的崽。
瞎子摸鱼——碰运气。
蜗牛壳里睡觉——难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