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普通话读音为lěi,最早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
“耒”的基本含义为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如耒耜引申含义为古代称犁上的木把。
字源演变:“耒”,初见于金文时代,为象形字。金文形体像手握曲柄的木叉另有一种写法只是木叉的形状。
小篆将手变为三斜画,下变为木。耒是部首字,从耒取义的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
耒 汉字汉语【普通话读音】[lěi] 。
【字义】:1.〔~耜〕古代指耕地用的农具。
2、古代称犁上的木把。【常用词组】:耒耜 [lěisì]
三撇一竖一撇一捺,这个字念什么
这个字写法是耒,拼音是lěi
基本释义:
1、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2、古代农具耒耜上的木柄。
详细释义:
      根据隶定字形解释。形声。字从丿,从未,未亦声。“未”意为“柔枝嫩叶”。“丿”意为“不”。“丿”与“未”联合起来表示“不柔嫩的树枝”。本义:用较为老成坚韧的树枝制作而成的一种二分叉形的翻土工具。
     说明: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
相关组词 :  
     耒耜 秉耒 耒耨 释耒 醳耒 耕耒 耒庛 鉏耒 耒子 负耒 黛耒 寝耒 揉木为耒 耒耜之勤  
扩展资料:                          
耒耜结构与作用
     改进的耒有两个尖头或有省力曲柄。耜类似耒, 但尖头成了扁头 (耜冠) , 类似锹、铲。其材料从早期的木制发展出石质、骨质或陶质。耒耜的发明提高了耕作效率。耒耜也是后来犁的前身, 所以有人仍称犁为耒或耒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