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诗人钱起

我国古代,被称为才子的有不少,但以“才子诗人”之美誉者并不多,其中唐朝诗人钱起是其中之一。他活跃于大历年间,被公认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其诗体格清新,理致清淡,对佛禅倾情,又有隐逸情怀,在当时的诗坛,无与伦比。

钱起活跃于盛、中唐之交,其诗歌成就很高,据说当时有这样一句话,“前有沈、宋,后有钱、郎”,也有人把他的诗与刘长卿相比,可见其诗歌艺术是极为不简单的。值得一提的是,唐朝科举省试诗,被称赞的有两首,一首是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另一首则是钱起的《湘灵鼓瑟》,诗歌技艺精湛,被推崇为“大历十大才子”之首,绝不是胡编乱造。

在他的诗歌创作一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其求仕与漫游时期,这时的诗多以嗟叹不遇、愤慨不平为主题,遣词造句精炼,着笔清秀,境界空阔,诗风逐渐成熟。第二个时期是其入仕后,这时候他的生活与思想有明显变化,诗作也是其人生巅峰之作。这一时期的诗关心百姓,表现出对山水留恋的意图,玲珑精致,冲和淡泊,给人一种怡悦的心情,还具有佛禅与隐逸的思想情感,是最具价值的诗篇。

谁被公认为大力十才子之冠

钱起是王维之后公认的诗坛之雄,继承了王维清新自然的传统,同时他也是大历十才子之一,甚至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