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很有历史性的文化,在民间,端午节的习俗越来越多,除了赛龙舟、抛粽子、吃粽子之外,还有了喝雄黄酒、放风筝、挂艾草、拴五色绳等习俗端午节是中国自身认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端午节当日,各种节俗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口腹之欲,而是用自然之法,以自然之物,表达出人类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敬畏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概括50字

端午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后人为了纪念屈原,将这一天定为节日。这一节日的主要意义是为了传承与弘扬我国非物质文化。

1、一开始端午节在古代是有祛病防疫的寓意,后来人们为了纪念投江自尽的屈原,就又有了纪念屈原的寓意。而这些寓意构成了我们爱国主义情怀,传统文化的继承及尊师重教等的丰富内涵。

2、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处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经·乾卦》第五爻:“飞龙在天”。端午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概括50字

端午节粽子的寓意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初温驱邪求吉祥。最初粽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灵。

第二求子。端午节时人们互赠九子粽,寓意求子。

第三,光宗耀祖。因为粽和宗音近,所以有光宗耀祖的寓意。

第四,功名得中,粽和中音近,有功名得中之意。

第五,纪念屈原,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

第六,驱赶蛟龙。

蛟龙会偷祭祀的东西,而它怕艾叶和五色绳。所以便用来包祭祀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