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辣椒三叶一心时进行定植,种植前4-5小时,苗床应浇水一次,移栽时应尽可能去除土壤,以减少根系损害。种植应在阳光明媚的下午或阴天进行,边移苗边栽,并浇定根水。定植口周围用土壤密封。

水肥管理,移栽定植成活后要适量浇水,到花期需水量会逐渐增加,要根据土壤的干湿程度5~10天浇一次水。追肥分四次,第一次追肥是在第一层果枝落花座果时,每亩施尿素5公斤,钾肥6公斤。第二次追肥是在第一层果采收后,上面几层果枝相继落花座果时,这时是红灯笼辣椒需肥的高峰期,要重施,每亩施尿素10公斤,钾肥8公斤。此后20天左右进行第三次追肥,施肥量与第二次相同。再过20天进行第四次追肥,施肥量与第一次相同。

柿子椒的种植及管理方法

土壤:栽培时,宜选择勇气性良好、洁净且肥沃的土壤。栽培时尽量把促根、保根、壮根做为生产管理的中心环节。

温度:柿子椒的特征是喜温暖、喜肥,但怕寒冷、怕高温、怕晒、怕干旱又怕涝。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2-30℃,在幼苗时生长适温为30℃,开花结果阶段适于温度白天21-26℃,夜间16-20℃,植株长大后,抗低温能力较强,所以可以恋秋生长。适宜种子发芽的温度是28-30℃。

水分:柿子椒既不耐涝也不耐旱,因此对土壤水分、空气湿度要求比较严格,在开花期和未封垄前的干旱季节,保持一定的湿度对降低地温、保持根系、促进生长、减轻病毒病和因干旱而发生的落花落果大有好处,而在雨季,及时排水,也可以减轻柿子椒病害的发生。

光照:属短日照植物,对日照要求不严格,强光直射易发生日灼病,适宜的光照强度为3-4万米烛光,我县夏季光照强度5-8万米烛光,所以生产上彩与平方米间作,从而减弱光照强度,降低地温,利于柿子椒生长。

柿子椒的施肥方法

1、根据土壤性质施肥。中施用钾肥,其增产效果远不如施用氮、磷肥。在偏酸性土壤地区,施用石灰是改良土壤的有效措施,瘠薄粘重的土壤缺乏有机物质,透水透气性很差。在这类土壤中栽培柿子椒,由于扎根困难,植株矮小雨季易涝,因此软腐病容易流行。改良这类土壤的根本措施是重施有机肥。例如充分腐熟的树叶、禾本科秸秆、畜禽粪与人粪尿混合堆沤的农家肥。所谓重施,就是每年结合耕翻施入1-1.5万公斤农家肥。约3-4年就可改良成结构性能好的菜田。

2、基肥要以农家肥为主,以化肥为辅。农家肥,例如牲畜粪、家禽粪、人粪稀、堆沤肥等,大都是完全肥料。既含有柿子椒所必需的各种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又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施入土壤中后,分解慢,肥效长,养分不易流失。柿子椒的基肥可于秋耕、春耕和定植时分三次施入,施肥量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有机质含量较高的老菜地,每年每亩施用3000-7000公斤腐熟的有机肥有机质含量较低的新菜地,每年每亩施用1-1.5万公斤腐熟的有机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