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自伊丽莎白一世女王时期(1558—1603)便屡次制定高压法律,对损毁钱币者处以极刑,但收效甚微。原因在于,尽管在统治者眼中,损毁银币对社会危害严重,但在普通人眼中,损毁单个银币的行为所产生的危害微不足道:将一枚半克朗的银币剪去约为一便士的价值之后再转手他人,费时一分钟,而银币的缺陷(不足值)几乎不会被人察觉。因此,普通大众对此犯罪行径并不嫌恶,也从未将其列入如谋杀、纵火、抢劫等罪行之列。民众的这一心态导致治安法官对此类案件屡屡宽大处理,此类犯罪行为也更加猖獗。即便蒙受通货灾难的民众会大声抱怨,但依旧同情每个罪犯——尽管他们的行为造成了英国的货币灾难。

十七世纪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