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戏曲服装。戏曲服装,是人物造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舞台艺术中一项重要的艺术创作,戏曲服装彰显了人物个性,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黄梅戏的戏曲人物服装,经历了从建国前的就地取材,即找身边看戏的观众借衣穿,少数名角自置一两套常穿的帔、褶子、裙袄,到建国后的各种角色行当服装齐全的嬗递流程。黄梅戏服装体制,是在徽调、京剧等大剧种的影响下,逐步走向规范化的。 
戏曲舞台上的服装,用的是明代服装制式。戏曲服装有“宁穿破,不穿错”的规矩,并约定俗成与观众达成默契。如看到戴皇帽、穿黄蟒袍的人物,就知道是皇帝戴相貂、穿蟒袍的人物,就断定是大臣戴风帽、披斗篷的,一定是行路人头缠带子、腰系裙子的,为生病者等。“蟒袍”为帝王将相之公服,“女蟒”为后妃、贵妃、女将所穿。如人物在演出中穿错了服装,不但影响了剧情,也是对艺术的不尊重。演员的服装,在舞台上要适当的调色,服装颜色要搭配合理,如果偏向一个色调,造成满台顺色,舞台上就失去了色彩和谐之美。 
如展览中向大家呈现的传统小戏《夫妻观灯》、经典剧目《天仙配》、《女驸马》剧中的服装都鲜明的体现了黄梅戏的戏曲服装制式,对传达剧情、塑造人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不过是唐宋明时期的为多。 较之京剧戏服,少了浓墨重彩、华丽妖冶,多了清雅秀丽、自然隽永,自成一段风流。
黄梅戏,的服装有什么特点
黄梅戏的服装是汉民族传统服饰的延续,不过是唐宋明时期的为多。 较之京剧戏服,少了浓墨重彩、华丽妖冶,多了清雅秀丽、自然隽永,自成一段风流。
花旦眉目含情,顾盼之间,自然一段潋滟风流。不同于其他剧类力求色彩艳丽旖旎,黄梅戏更像一汪氤氲山岚,缭绕缠绵、缱绻万千,于清秀淡雅中慢慢渗透出万紫千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