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师,或称作北洋舰队、北洋海军,1888年正式成立,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北洋水师于1888年(光绪十四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的刘公岛正式成立,清政府每年拨出400万两白银给予海军建设。舰队实力曾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九。
什么是北洋水师
中国清朝后期建立的第一支近代海军舰队
清末至民国时期称今江苏省以北的山东、河北、辽宁等沿海各省为北洋,而称其以南沿海各省为南洋。
北洋水师是指19世纪后期李鸿章建立的近代海军,总基地是山东威海卫,后改称北洋舰队,1895年1月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全军覆没。
北洋:渤海、黄海,朝鲜半岛附近。这些词均源自以李鸿章为创始者,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一系政治力量在北洋地区的政治、军事、商业活动。
北洋之说最早出现在宋朝,主要指黄海、渤海区域。后来在清朝1791到1821年间,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均为北洋。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