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第六章的语言特色如下:

1、《骆驼祥子》使用心理叙事与自由间接引语,以贴近模仿人物的语言。

2、《骆驼祥子》运用反讽手法。祥子生活节俭,精打细算,常常计算自己的财物,然而仿佛灾星降临,祥子的计算无法弥补他多舛的命运早就算好的痛苦,呈现明显的反讽意味。

3、《骆驼祥子》故事结构紧凑。小说文字爽快直截,传达了北京方言的地道韵味。

4、《骆驼祥子》抓住祥子内心生活的显著特征,深入探索其内心世界,使一名车夫卑贱的生活具有更大的象征意义。

5、《骆驼祥子》老舍将主人公的堕落归之于社会环境,受康拉德的小说影响,写出人物“被环境锁住不得不堕落”,表现人与环境的酷烈斗争及其必然的失败,流露悲观立场和宿命决定论。

拓展学习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1899-1966)所著的长篇小说,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人力车夫的悲惨命运。祥子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代表人物。

内容简介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中国北平城里的一个年轻好强、充满生命活力的人力车夫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

祥子来自农村,是个破产的青年农民,勤劳、纯朴、善良,保留着农村哺育他、教养他的一切,却再也不愿意回农村去了。从农村来到城市的祥子,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是祥子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凭着勤劳和坚忍,他用三年的时间省吃俭用,终于实现了理想,成为自食其力的上等车夫。但刚拉半年,车就在兵荒马乱中被逃兵掳走,祥子失去了洋车,只牵回三匹骆驼。祥子没有灰心,他依然倔强地从头开始,更加克己地拉车攒钱。可是,还没有等他再买上车,所有的积蓄又被侦探敲诈、洗劫一空,买车的梦想再次成泡影。

当祥子又一次拉上自己的车,是以与虎妞成就畸形的婚姻为代价的。好景不长,因虎妞死于难产,他不得不卖掉人力车去料理丧事。至此,他的人生理想彻底破灭了。再加上他心爱的女人小福子的自杀,吹熄了心中最后一朵希望的火花。连遭生活的打击,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不再像从前一样以拉车为自豪,他厌恶拉车,厌恶劳作。

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 吃喝嫖赌。为了喝酒,祥子到处骗钱,堕落为“城市垃圾”。最后,靠给人干红白喜事做杂工维持生计。祥子由一个“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底层劳动者沦为一个“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