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桃花源”这句话是借我国晋代文学家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典故。《桃花源记》是用虚构的一处和谐宁静的美好所在,指代理想的居住处,或者向往的地方。
这一句话补写下一句,因为设题没有什么具体限制,只要字数相同,句式可以不拘,能够押韵最好。
请看续句
误入桃花源,置身仙境间。
误入桃花源,我心飘飘然。
误入桃花源下一句
他日宦游客,误入桃花源。苇间见渔父,谁识王公孙。
出自《寄邢和叔》。
作者:宋朝诗人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误入桃花源下一句
寄邢和叔 
宋 · 陈师道
昔作梁宋游,幽忧废朝昏。
闭门无往还,不厌儿女喧。
隔墙闻剥啄,暮夜谁扣门。
知是邢夫子,低回过高轩。
愿为布衣交,不顾年德尊。
匆匆立谈罢,又见东南奔。
江湖多病後,仅免饷鱼鼋。
久废数行书,因人问寒暄。
但爱孤山西,松筠数家村。
便欲筑居室,插秧仍灌园。
生前不自爱,身後何足论。
草玄笑扬雄,赞易悲虞翻。
文章徒自苦,纸笔莫更存。
郤寻南郭老,隐几学忘言。
他日宦游客,误入桃花源。
苇间见渔父,谁识王公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