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死后,诸葛恪担任了东吴的大都督。

陆逊(陆议,183年-245年3月19日),字伯言,出生于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一生出将入相,被赞为“社稷之臣”。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诸葛亮之侄,大将诸葛瑾长子,三国中东吴的权臣。

陆逊死后谁接任大都督

东吴在大都督陆逊死后东吴孙权就没有设大都督一职了。东吴一共有过四位大都督,都是相互接替的。分别是孙权称帝前的周瑜,鲁肃和吕蒙称帝后的陆逊。东吴之后有过几位职责上类似大都督的,但是都没有以前的大都督权力大,他们分别是陆逊之子陆抗,诸葛瑾之子诸葛恪和丁奉大将军。

陆逊死后谁接任大都督

陆逊之后就没有东吴大都督一职了。

东吴一共有过四位大都督,都是相互接替的。分别是称帝前的周瑜,鲁肃,吕蒙称帝后的陆逊。 东吴在之后有几位指责上类似大都督的,但没有大都督那么大的权力,他们分别是:

陆逊的儿子陆抗。

陆抗(226-274),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孙策外孙。年二十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凤凰元年(272),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

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 诸葛恪(203-253)字元逊,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吴臣,蜀丞相诸葛亮之侄,吴大将军诸葛瑾长子。从小就以神童著称,深受孙权赏识,弱冠拜骑都尉,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为东宫幕僚领袖。曾任丹杨太守,平定山越。陆逊病故,诸葛恪领其兵,为大将军,主管上游军事。孙权临终前为托孤大臣之首。孙亮继位后,诸葛恪掌握吴国军政大权,初期革新政治,并率军抗魏取得东兴大捷,颇孚众望。此后诸葛恪开始轻敌,大举兴兵伐魏,惨遭新城之败。回军后为掩饰过错,更加独断专权。后被孙峻联合孙亮设计杀害,被夷灭三族。

丁奉丁奉(?-271)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侵犯东吴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除掉了东吴的权臣孙綝,被加封为大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