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产量最高的是水稻 915 市斤,合四百多公斤。

公元1706 年,当时的康熙帝,让苏州织造李煦在苏州试验双季稻,并给了他一石出自皇家稻田的优良稻种。李煦回到江南,与地方官员和乡绅分发稻米,开始种植。顺带一提,时任江宁织造,曹雪芹的叔叔曹頫,也领走了一斗稻种试种。李煦前后种了6 年,面积在60 ~ 100 亩之间,将稻种广泛提供给自愿来要的乡民,但并未强派。他所种植的双季稻,平均亩产810 市斤

古代产量最高的农业

先秦重要粮食作物有粟、黍、稻、大小麦、大豆,还有大麻和菰(米)等。

大抵北方以种粟黍为主,南方以种稻为主。战国时期,适应休闲制向连作制的过渡,大豆一度和粟并列为主要粮食。汉以后大豆向副食方向发展,大麻和菰逐步退出粮食行列。末期,小麦先在西北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种植,以后传入中原,随着连作倒茬和农田灌溉与保墒耕作技术的发展,种植面积持续增长。

但粟在长时期内仍是最主要的粮食。东汉时期的《四民月令》还提到豌豆和胡豆。三国时的《广雅》首次提到籼稻,这一时期水稻的主要种植类籼,粳。唐、宋经济重心移至江南,水稻生产迅速发展。至宋代水稻跃居粮作之首,麦作也进一步发展,稻、麦取代了粟、稻的传统地位而延续至今。

原先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种植的高粱,宋、元时期传到黄河流域,成为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明、清时代,原产美洲大陆的玉米、甘薯、马铃薯传入中国,并迅速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