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鼓
小鼓亦名“鼓儿词”、“木皮子”。清代乾隆、嘉庆年间,邹县石元郎创立“石门”,已传10代,约有200年的历史。流传于鲁南邹、滕、峄等县农村及枣庄市区。原系看唱本,击小皮鼓演唱。唱词为诗赞体10字句,间有…
2、阴阳板 
阴阳板是流传在邹城市东八里沟一带的求雨祭祀舞蹈,因是两板相击而舞,故又称打阴阳,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八里沟村位于邹城市东北的丘陵地带,旧时完全靠天吃饭,因多旱天,故求雨祭祀活动较多,天长日久也就形成…
3、火虎 
何谓“火虎”顾名思义,即浑身危火之老虎。据老艺人回忆,“火虎”表演是由邹城市平阳寺村周家根据普通的舞狮表演和民间的礼花筋表演综合演变而发明的,至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尔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热烈…
4、峄山传说故 
女娲补天远古时代,乾坤混沌,宇宙洪荒。巨人盘古开辟天地之后,天地间有天皇伏羲主宰。相传天皇伏羲去世后,其妻女娲被氏族联盟推举为人类女皇。水神共工不肯听命于女娲,欲自立为帝,女娲怒而命火正祝融率部族北伐…
5、邹城平派鼓吹乐 
平派鼓吹乐繁衍生息在被人们誉为“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城市——邹城。作为这块土地上的汉族民间音乐代表,平派鼓吹乐因其漫长的形成发展历史和重要价值,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邹城的民俗有哪些
春节的习俗主要有:
子时(零点)一到,首先要上香摆供(有的地方还要将供品即鸡、鱼、大肉、油炸食品之类放到笼里在锅上蒸一会儿,冒着热气儿端上来),祀神、祭祖,家家户户竟相燃放鞭炮,称为“发纸”。
从此时一直到黎明,鞭炮声接连不断,此起彼伏。
随后开始“拜年”。
先是在自家拜年,按辈份、长幼依次向长辈、年长者拜年。
如一家有祖孙三代,孙子(女)先要给爷爷、奶奶拜年,然后给爸爸、妈妈拜年。
受拜者发给晚辈“代岁钱”,也称“压岁钱”。
接着,全家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食用好酒好菜,吃团圆饺子,俗称“包子”、“扁食”。
饺子一般都是素馅的,取“素静”之意。
吃过年夜饭,除留长辈在家以照应前来拜年的,其他人等都穿着一身新衣服出去拜年。
男女各聚,由大带小,先从本门本族拜起,依次到近邻、街坊以及平日有来往的。
旧时拜年兴磕头,现时农村对长辈、本门近族也有磕头的,一般关系只是坐坐,问“过年好”、“过整年(或长年)了没有”,或相互拱手“见面发财”,礼到为止。
大年初二,青年男子要偕妻子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