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财富再分配的有效手段

说到经济总绕不开一个经典的理论——生产和消费。在生产端,有生产资料和产业工人生产出产品。在消费端,由工人获得工资购买消费产品。由于我们的社会巨大。一个人而言是无法感受到我们用工厂所发给我们的工资购买了工厂的产品。但是从整个宏观角度来看,我们的购买力是低于我们的生产力的,因为你的工资不可能比的产出还要多,只有这样,你的老板才能挣钱。

在近代唯物主义里面把,我们它称之为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等于=劳动产出-工薪所得。获得剩余价值这部分财富的人就是你的老板,然而老板所在的群体毕竟是少数,他们的消费水平完全跟不上他们的财富,而大多数人却没有钱去消费,这样就会导致生产过剩。

一旦发生生产过剩企业就会裁剪工人缩小生产,又由于社会上流动工人增加,就会导致劳动力价格下降即工人工资所得降低,工资所得降低,又将影响消费降低,又将进一步导致生产过剩,进入恶性循环。

所以经济问题来源于财富分配问题!

基建的逻辑就是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到国家组织国家出资的生产活动中。然后再由国家发放工资,这一部分人获得工资后就会有能力去消费社会上过剩的产品,这样企业就会扩招员工扩大生产,从而解决危机!

但是这里面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基建必须让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因为富人的消费始终无法匹配他们的财富,只有让中层和底层拿钱去消费才能有效解决生产过剩问题。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就是这个逻辑!

2、新基建能解决问题吗

关键在于是否能让社会广大的人群参与到新基建中,并让他们从劳动中获得可观的工资收入。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新基建将不会发生效用。

如今面临的问题是工业化和智能化高度发展,这样就会导致企业用人减少,新基建面临挑战可想而知。这样又产生一个新的问题,靠大规模的基建缓解收入分配问题在这个机械化智能化高度发达的时代还能用多久

在每一轮大规模基建计划中,都有人抓住了风口,成为了百万甚至千万富翁。如今新基建已经箭在弦上,上万亿的风口或者说上万亿的财富再分配计划即将开启。

基建拉动经济原理

基建包含的七大领域:5G、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这些领域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新基建通过提高科技水平——也就是经济增长理论中制度技术的增长率——进而驱动长期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