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目不见睫
【拼音】: mù bù jiàn jié
【解释】: 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看不清自己,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出处】: 《韩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举例造句】: 远求而近遗,如目不见睫。宋·王安石《再寄蔡天启》诗
【拼音代码】: mmjj
形容认不清自己的成语
自不量力
指没有自知之明 量:估量。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目不见睫
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没有自知之明。也比喻只见远处,不见近处。
癞虾蟆想吃天鹅肉
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得到不能到手的东西。痴心妄想。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
形容认不清自己的成语
三省吾身、妄自菲薄、扪心自问、洞若观火、自知之明。
一、三省吾身
白话释义: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朝代:春秋
作者:孔子
译文:曾子说:“每日从三个方面检查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
二、妄自菲薄
白话释义:过分看不起自己。形容自卑心理。
出处:《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朝代:三国蜀
作者:诸葛亮
译文: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
三、扪心自问
白话释义:摸着胸口,自己问问自己怎么样。表示自我反省。
出处:《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
朝代:唐
作者:白居易
译文:摸着胸口不感到惭愧和畏惧。
四、洞若观火
白话释义:形容看得非常清楚明白。
出处:《尚书·盘庚上》:“蔡沈集传:“我视汝情,明若观火。”
朝代:西汉
作者:伏生
译文:我看待你的感情看得非常清楚明白。
五、自知之明
白话释义:后用以指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人贵有~。
出处:《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朝代:春秋
作者:李耳
译文: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了解自己的人是明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