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诗经秦风无衣》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首战歌。这里说的“袍”指的是外衣战袍,属披风之类“泽”通衣字旁的“襗”,指的是内衣,相当于今天的汗衫“裳”指的是下衣战裙。后世就用“袍泽之谊”或“袍泽之情”,来指代军队中战友之间的友谊和交情。
袍泽之谊的典故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诗经·秦风·无衣》
“袍”为中式长衣
“泽”为内衣或衬衣
上面诗中描写的是战士出征的故事,“与子同袍”“与子同泽”则流传了下来,逐渐演化为“袍泽”。
袍泽之情即指战友之情,患难之情,生死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