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县,隶属于福建省泉州市,现由台湾当局实际控制,古称“浯洲”、“仙洲”等,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为牧马监地,五代时编入泉州属地,1915年1月正式设县,以“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意而称“金门”[1],辖区由金门岛、小金门岛(烈屿)、大担岛、二担岛、东碇岛、北碇岛等12个岛屿组成,总面积151.656平方公里。
金门岛是位于中国福建省厦门湾的岛屿,人口约10.54万人,金门岛与厦门市距离约10公里,曾是一座前沿军事岛屿。
金门岛位于中国福建省西南海域,孤悬于厦门岛东海外,扼厦港咽喉,为闽南屏障,东望中国台湾,西对中国厦门,明代曾筑城墙于岛上,据说当年郑成功曾起兵于此。
金门面积多少平方公里
  金门岛是中国福建省厦门湾的岛屿,面积151.65平方公里,人口约10.54万人,金门岛与厦门市距离约10公里,曾是一座前沿军事岛屿。
 金门岛位于中国福建省西南海域,孤悬于厦门岛东海外,扼厦港咽喉,为闽南屏障,东望中国台湾,西对中国厦门,明代曾筑城墙于岛上,据说当年郑成功曾起兵于此。
  金门岛面积151.65平方公里,东西长而南北窄,最高点太武山(253米)在岛之东部。金门岛多丘陵、湾岸,烈屿在岛之西南隔海峡相望。金门岛矿产有花岗石、瓷土等,人工造林成效彰著,特产金门高粱闻名遐迩。金门岛境内历史最悠久的古迹是邱良功母节孝坊。
 金门岛形似一只展翅的蝴蝶,中部狭窄,东西两端宽广,东翼面积大于西翼。全岛东西向约20公里。南北向最长处在东端,约15.5公里。中部狭窄处仅3公里。主峰太武海拔253米,岛上只有小溪流,源短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