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常的意思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市羊切《集韵》《韵会》辰羊切,并音裳。《玉篇》恒也。《正韵》久也。《易·坤卦》後得主而有常。
《系辞》动静有常。《诗·周颂》軰常于时夏。《笺》谓軰久长之功,於是夏而歌之。《朱传》谓君臣父子之常道。
又五常。《书·舜典愼徽五典传》五典,五常之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又《五品传》五品,谓五常。《疏》此事可常行,乃为五常耳。
又神名。《荀子·九家易》兑为常,西方之神也。
又地名。《诗·鲁颂》居常与许。《传》常许,鲁南鄙西鄙也。
又州名。《隋书·地理志》毗陵郡平軰置常州。
又山名。《前汉·地理志》常山郡。《注》恒山在西,避汉文帝讳,故改曰常山。
又水名。《史记·夏本纪》常衞旣从。《注》常水,出常山上曲阳县。《书·禹贡》作恒。
又旂名。《周礼·春官》司常掌九旗之物名,日月为常。《又》王建大常。《释名》日月为常。谓画日月於其端,天子所建,言常明也。
又常服。《诗·小雅》载是常服。《传》日月为常服,戎服也。
又《广韵》倍寻曰常。
又车戟名。《释名》车戟曰常,长丈六尺,车上所持也。八尺曰寻,倍寻曰常,故曰常也。
又木名。
《尔雅·释木》常棣。《注》关西棣树,子如樱桃,可食。《诗·小雅》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又姓。《广韵》出河内。《前汉·常惠传》惠,太原人,甘露中为右将军。
又与裳同。
《说文》下帬也。《徐铉曰》下直而垂,象巾,故从巾。今文作裳。
考证:
〔《周礼·春官》司常掌九旂之物名,日月为常。《又》王建太常。〕谨照原文旂改旗太改大。
说文解字
陈昌治刻本『说文解字』
【卷七】【巾部】常
下帬也。从巾尚声。裳,常或从衣。市羊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