坨是一个汉语次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tuó。

最早见于明清时期,本义为海中沙洲,引申含义为盘蛇形物体形状大小不一的坚实的团块指地块面食煮熟后粘结成一块。

基本释义:坨tuó ㄊㄨㄛˊ

1、 成块或成堆的:泥~子。年糕~儿。

2、 露天盐堆:~盐。

详细释义:〈名〉形声。字从土从它,它亦声。

“它”意为“蛇行游走”。“土”与“它”联合起来表示“蛇形扭摆状的长土岗”。

本义:海中沙洲。引申义:盘蛇形物体。

堆团。形状大小不一的坚实的团块 [lump]。如:陀陀(圆圆的样子),盐坨泥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