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巷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湖北 省 武汉 市,是一条长150米的百年老巷,被誉为“汉味小吃第一巷”,其繁华的早点摊群数十年经久不衰。户部巷位于 武汉 市武昌区最繁华的司门口,东靠十里长街(解放路),西临浩瀚长江,南枕“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北接都府堤红色景区,是一处由名街名楼名景名江环绕而成的美食天堂。 户部巷于明代形成,清代因毗邻藩台衙门(对应京城的户部衙门)而得名。 武汉 人将用早点,称为“过早”,这最初来自于清代的一首《汉口竹子枝词》。以“小吃”闻名的户部巷,就是 武汉 最有名的“早点一条巷”。

八十年代小吃街在武昌什么地方

那就是著名的粮道街,八十年的的“打卡地”。

粮道街名字的起源,来自于清代曾在这里设置了粮道暑

对热干面的渴望,让你更愿意去接近它。铁板鱿鱼、米粉、原汤水饺、豆皮、咖啡、西点想吃什么都能如愿以偿。

八十年代小吃街在武昌什么地方

户部巷

武汉小吃户部巷位于武昌自由路,是一条长150米的百年老巷,其繁华的早点摊群20年经久不衰。清朝时候,这条百米小巷曾因毗邻藩台衙门而得名。

武汉人将用早点,称为“过早”。这最初来自了清代的一首《汉口竹枝词》。后在别的城市被敷衍甚至忽略的早餐,被武汉人随意而隆重的提升“过年”般“过” 的位置。以“小吃”闻名的户部巷,就是武汉最有名的“早点一条巷”。

小巷入口处,铭刻着武汉市著名曲艺表演艺术家何祚欢写的小记:“汉味早点米当先,户部巷里快热鲜”,另一头的巷口两座石狮矗立,上方是著名书法家陈义经用泰山石刻武汉小吃风格题写的:“汉味早点第一巷”。

户部巷的铺面以家庭为单位铺陈开来,楼上是住家,楼下是赖以生存的食店。这里的早点够老,够味道。有石婆婆的热干面、徐嫂子的鲜鱼糊汤粉、陈家的牛肉面、高氏夫妇的稀饭和煎饼、万氏夫妇的米酒等30多种特 色小吃,较好地保留了武汉饮食文化的特色。

户部巷历史:

20世纪40年代,肩挑小担沿街叫卖的谢氏面窝在户部巷安家落户,因其品种多、味道美,享誉三镇。解放初期,餐饮业进入合作化,谢氏面窝被国营餐馆“收编”,名声渐渐沉寂。

20世纪70年代,有人在户部巷做早点养家糊口,从而有了石婆婆热干面、陈氏红油牛肉面等众多名小吃。

20世武汉小吃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华路临江一带是武汉多条公交车辆的起点站、终点站,客运轮渡码头集中,搭乘轮渡过江上班的市民多,户部巷逐渐成为这些上班族“过早”的聚集地。1990年,谢氏面窝传人重操旧业,恢复传统的制作方法和经营方式,重新在户部巷安家。

这是户部巷兴盛的起点。从此,全市乃至散居在外的老武汉,一有机会,隔江隔水也要来此“过早”,一条长不过150米、宽不过3米的小巷,每天有千把人光顾,终年生意兴隆。

2003年,武昌区政府将其打造成汉味早点第一巷,通过仿古改造,这里的建筑呈现现出一派明清风格。并在全街设立了一幅19米长、3米高的汉味早点文化墙。

户部巷小吃已经成为汉味早点的代名词,现有“早尝户部巷,夜吃吉庆街”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