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曹丕将“太祖”这一庙号用在了曹操身上,所以自己只能使用“高祖”这一庙号了。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曹丕是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与正室卞夫人的嫡长子。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号文帝,庙号高祖(《资治通鉴》作世祖),葬于首阳陵。对于曹丕来说,作为开国皇帝,其庙号却是“高祖”。

所以又被称为汉高祖。自刘邦之后,不少开国皇帝都使用“太祖”这一庙号,比如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皇帝。虽然曹操生前仅仅是魏王,不是曹魏的开国皇帝,但是,对于曹魏的基业,却是曹操一手打下来了。

在东汉末年,群雄逐鹿中原,曹操消灭了袁绍、袁术、吕布、张绣等众多诸侯,一统北方中原地区。正是在曹操的基础上,曹丕才能于公元220年迫使汉献帝刘协让位,进而建立曹魏这一国家。显而易见的是,曹操之于魏国,正如同刘邦之于西汉,所以他们都使用了“太祖”这一庙号

在司马迁看来,能够号称为祖的,只有刘邦一个人了,就像秦始皇的“始皇帝”一样,是前无古人的,后无来者的。

等到刘秀建立东汉的时候,才称汉世祖,两汉时期也就出现了这两个祖号。

在随后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祖号就泛滥成灾了,曹魏政权中,曹操、曹丕、曹睿三个皇帝的庙号都称祖,尤其是曹睿,更是历史上唯一的活着的时候就有庙号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