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体温是机体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果,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产生的。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所调控,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6.0℃~37.0℃,下午体温较上午早晨稍高。

人的体温怎么产生

正常人的体温为摄氏37摄氏度,华氏98.6华氏左右,但各个部位的温度不尽相同,其中内脏的温度最高,头部次之,而皮肤和四肢末端最低,如直肠温度平均为37.5摄氏度,口腔温度比直肠低0.3摄氏度到0.5摄氏度,而腋下又比口腔低0.3摄氏度至0.5摄氏度。

体温在一日内也会发生一定的波动,如在清晨二至六时体温最低,七到九时逐渐上升,下午四到七时最高,继而下降。昼夜的温差不会超过一摄氏度。

体温在性别年龄上也略有不同,如女性略高于男性,新生儿略高于儿童,青年人略高于老年人,因老年人的体温最低。此外体温也受到活动、气候、精神、进食等因素的影响,在生命活动中,人体不断的进行着氧化代谢,不断的产热,同时体热又通过散热途径,皮肤、血管、汗腺散发到外界环境中,产热、散热平衡时体温在一天内保持相对的恒定。

发热是指人的体温超过正常范围,当口腔温度超过37.3摄氏度或直肠温度超过37.6摄氏度,昼夜间波动超过一摄氏度时即为发热。

发热是指人体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当直肠温度超过37.6摄氏度,口腔温度超过37.3摄氏度,腋下温度超过37摄氏度,昼夜间波动超过一摄氏度时即为发热,超过39摄氏度时其为高热。

人的体温怎么产生

使身体感觉温暖的热量从何而来呢?是食物。摄入体内的糖分、氨基酸和脂肪(不饱和脂肪酸)等能量物质,通过被称为线粒体的细胞内小器官谷氨酸系统被氧化,然后产生能量。这种能量被输送到体内每个细胞、组织和器官,支持这些组织和器官进行活动,于是产生了热量,使人体获得体温。

身体处于安静状态时的热量从何而来呢

骨骼肌肉约22%,肝脏约20%,大脑约18%,心脏约11%,肾脏约7%

皮肤约5%,其他约17%。

以上数据反映了人体在安静时的热量。仅占体重0.5%的心脏,却产生了11%的热量,可见比重之大。如果人的身体从安静状态下进入运动状态,那么肌肉

产生的热量便会增加。有些肌肉发达的人甚至会产生人体80%的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