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市场经济难以完全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 这主要是因为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决定了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利益与社会利益既存在一致性又存在差别性。 在单纯市场机制调解下, 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有可能采取牺牲社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办法增进自身利益, 而且必然偏好投资于盈利大、 见效快的行业, 一些非营利性而又为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公用事业就难以得到相应发展。 例如有些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 排放污染物、 生产经营假冒伪劣产品、 非法出版黄色书刊等。 市场本身是难以解决这些问题的。

第二, 市场经济的运行带有盲目性和波动性。 商品中包含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的进一步发展, 表现为商品与货币、 价值与价格、 供给与需求等一系列矛盾。 价格时而高于价值、 时而低于价值的变化所导致的商品生产者从自身利益出发对生产的调整, 必然造成供求波动, 而供求波动又会造成新的价格波动。 这种波动既能够推动商品经济向前发展, 但又带有自发性、 盲目性和不确定性, 会带来破坏和浪费。

第三, 市场经济导致人们收入差别扩大, 甚至会引起阶级分化。 市场经济作为一个大竞技场, 优胜者发财致富, 失利者亏本破产。 这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常见的现象。 经济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 市场经济能较好地解决经济效率问题, 却不能自动解决社会公平问题。 如: 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收入的悬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