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17年是公元1419年。
永乐十七年(1419年)4月,辽东总兵官都督刘江接朝廷通报,倭寇饥困已极,很可能前来劫掠。倭寇窜至望海埚山下时,天已大亮,刘江举旗鸣炮,伏兵四起,步兵、骑兵密切协同,轮番截杀,大败倭寇。残余倭寇见势不妙,逃入望海埚下樱桃园空堡中。刘江采取“围师必缺、围三缺一”战术,三面围堡,独留西门,倭寇纷纷向西门突围。待倭寇中计后,两翼伏兵夹击而来,倭寇被骑兵一阵冲杀,死伤大半。此时,倭船已被姜隆率队全数焚毁,断绝退路。一昼夜的战斗中,明军共歼敌742人,俘虏857人,史称望海埚大捷。
永乐17年是公元哪年
永乐17年是公元1419年。
永乐为中国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年号(1403-1424),在1403年(永乐元年)开始,到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共22年。
永乐年间,国家经济与社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统一形势更加拓展和稳固,国力达到鼎盛,百姓安乐。
期间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迁都北京、郑和下西洋、修纂《永乐大典》、设立内阁、疏通运河、威服蒙古、收复安南、荡平倭寇、铸永乐大钟等。
皇帝朱棣重视经济,勤政爱民,善用人才,振兴文化,曾言:“斯民小康,朕方与民同乐”。后世评价远迈汉唐,尊称为永乐大帝。
永乐元年是1403年,永乐17年对应的公元年份计算方法是:永乐元年+17-1=1403+17-1=1419年。
永乐17年是公元哪年
永乐十七年是公元1419年。
(1419)六月,瞭望哨报告倭寇将至。刘荣迅速率兵赴望海埚,犒劳军卒,厉兵秣马,准备迎战。另派都指挥徐刚伏兵山下,百户江隆率壮士暗中烧毁敌船,以断其退路。同年六月十五日,刘荣自率步军与敌交战,假装败退,将敌引入伏击地,大败倭寇,斩首千余级,生擒数百人,无一逃脱者。倭寇连年骚扰劫掠,至此始受大的挫折,不敢再犯辽东。捷报传入朝廷,赐敕褒将,并召刘荣入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