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字的原义是指月亮,后来也指像月亮一样圆圆的东西,以及根据月亮的圆亏而分成的月份。在古代,月亮又被认为是太阴之物(与太阳相对而言),关于月亮的传说也多与女性有关,因此月字又常被用作女性取名。

月,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yuè。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在六书中属于象形字。月的基本含义为月亮,如月满则亏,水满则盈月的引申含义为按月出现的,每月的,如月刊、月薪。[1]

在现代汉语中,“月”字常用作名词,含义为月光、月色,如月明千里、月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