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晦。李世民建唐,修凌烟阁表彰二十四功臣,杜如晦居第四。历史上有名的“房谋杜断”指的就是助李世民立国的两位宰相房玄龄和杜如晦。杜如晦最初是秦王府的谋士,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人,李世民登基九五,其功不可没。可惜武则天临朝时,其后人杜荷参与高阳公主谋反,差点被灭族,想来令人唏嘘!

李世民手下姓杜的大臣

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京兆郡杜陵县(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年名相,襄州刺史杜吒之子。

出身京兆杜氏,初仕隋朝,授滏阳县尉。晋阳起兵后,成为唐太宗李世民幕府谋臣,授兵曹参军。迁陕州长史,从平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迁秦王府从事中郎,积极运筹帷幄,为时人所敬服。文学馆建立后,位列十八学士之首。与房玄龄等参与策划“玄武门之变”,贞观元年,与长孙无忌、尉迟恭、房玄龄、侯君集五人论功第一

李世民手下姓杜的大臣

杜如晦。

杜如晦(585年-630年),字克明,汉族,京兆杜陵(今中国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唐朝初期大臣。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

他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器重的宰相,和房玄龄并为李世民的左膀右臂。提到房、杜二人,人们最熟悉的典故就是“房谋杜断”,说的是房玄龄鬼点子多,善于谋划,而杜如晦善于决策,敢于拍板,二人合作无间,为后人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