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有三:婆婆越位,丈夫缺位,自己错位。

婆婆越位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一个大家庭是由多个子系统组成的。幸福的家庭,核心通常是丈夫和妻子,次级是子女,再次是双方父母、兄弟姐妹的家庭……

家庭不睦的最常见原因,就是婆婆越位。没有界限感的婆婆,巨婴癌细胞扩散的丈夫,一个家庭只要有这两种人,必然一团浆糊。

我相信每一个婆婆的每一次越位都没有恶意,都是为了儿孙好。只是这社会变化太快,她们实在跟不上。媳妇们秉持的是互联网时代的三观,婆婆们很多却停留在农业时代。婆媳之间的人生观念、生活习惯、教育方式存在巨大鸿沟,意见分歧成为常态。这时候,丈夫如果不是双面胶,而是搅屎棍,那本就乌云阵阵的家庭必将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丈夫缺位

与婆婆越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丈夫缺位。

中国女人四不幸:当妈式择偶、保姆式妻子、丧偶式育儿、守寡式婚姻,说的就是家庭中丈夫的缺位,父亲的缺位。

有一类男人在老婆面前当起了“隐帝”,动不动就“嫌”妻“凉”母玩消失。不管是应酬还是娱乐,或者跟三五朋友喝酒打牌,反正隔三差五总有下班不回家的理由。家,沦为了旅馆。

好不容易回到家,一脸冷漠的表情,一口冰冷的话语,一副不理不睬的态度,你好心好意问他问题,他说“烦”!在这种男人的冷暴力之下,很多乐观开朗的好姑娘,都快患上抑郁症。

很多女人当了妈之后,突然领悟了什么是父爱如山——山一般就呆在那儿啥也不干!很多爸爸每天回到家就是喊累,除了吃饭就是葛优躺。帮孩子洗澡的是妈,辅导孩子功课的是妈,带孩子看病的是妈,妈妈自己生病了,还要拖着病体给孩子做饭。

妈生妈养,爹虽生犹死。

有的爸爸在教养孩子方面像个癞蛤蟆,戳一下,蹦一下,不戳不动。有时被逼狠了,只好去“陪伴”孩子,但真正的注意力永远都在手机上。明明花了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孩子却根本没有体会到高质量陪伴。

还有些爸爸上个班就觉得自己特伟大,每个月按时交钱就觉得尽到了责任。老婆不是家务养娃机器,老公也不是赚钱机器,一张工资卡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吗

中国妈妈已经走向社会,而中国爸爸却没有回归家庭。社会需要妈妈做职场女性,但是家庭需要妈妈做全职太太。妈妈既要满足GDP需求,又要完成男人们骨子里对传统女性的认知。对女性而言,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艰难时代!

自身错位

家庭的不和谐,婚姻的不稳定,使妈妈们对家庭的依赖、对丈夫的依赖减弱了。此消彼长,于是妈妈便把情感寄托在孩子身上。孩子就是她的命,她的天,她的全部。

但孤军奋战的妈妈,不可避免会陷入孤独感和不安全感中,从而不自觉地用让人窒息的爱和焦虑将孩子裹挟。一些妈妈教育孩子分外严格,主要精力都用来照顾孩子起居,辅导孩子功课。孩子一次考试不理想,一点身体不舒服,对她来说都是天大的事。

她们对孩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儿啊,我辛辛苦苦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你。”潜台词就是,我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一定不要让妈妈失望啊,你一定要懂得感恩啊!

期望越大,失望越深。一次小学作文公开课,老师让学生们用词汇形容母爱的感觉,有的说“温暖”,有的说“踏实”,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竟有不少孩子说“令人窒息”。

关爱太过,就成了束缚。任何一个孩子都受不了父母像个摄像头一样时时刻刻盯着自己。当妈妈的眼里只有孩子时,紧盯的目光会让孩子觉得如芒在背。

缺乏人生广度和厚度的妈妈,所说的话老生常谈,所做的事一成不变,跳不出家庭的小圈子,让孩子觉得无聊乏味。久而久之,就令孩子生厌,甚至感到“窒息”。

母亲成为了母亲,却失去了自己。

一个妈妈,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拥有自我意识的“人”,然后才是一位“妈妈”。找到了自我认同感,才能获得内心的快乐。有自己的事业或兴趣的妈妈,拥有事业的成就感和自信的光环,积蓄足够的能量,才能够抵御生活的种种暴击。

每个妈妈都希望孩子拥有幸福人生,却很少有人问问自己现在幸福吗台湾心灵作家黄淑文说:“只要活出你自己要给孩子的典范,孩子自然会成长为他们所看见的人。”

妈妈做自己有一个重要前提——婆婆正位,丈夫归位。

这个社会对爸爸的要求太低了。好像赚个钱,偶尔陪孩子玩一下,不出轨,不夜不归宿就是好爸爸。而妈妈呢简直是全能。

今天的中国,对妈妈要求十项全能,对爸爸只是重在掺和。如果爸爸能把花在酒局、牌局、游戏、手机上的时间,用来给妈妈们搭一把手,那么妈妈们的怒气和怨气就能消散一大半。

各就各位

让丈夫归位,不能只靠妻子的呐喊。因为妻子的一声声呐喊,会被丈夫理解为一次次抱怨,其结果,只能造成夫妻之间更大的隔阂和仇视。

教育学者孙云晓有一次打的,司机问他是什么职业,他“研究儿童教育的。”没想到司机一副惋惜的样子:“咳,一个大老爷们,研究什么儿童呀那还不是女人的事儿”

如果这个社会看不起奶爸,如果衡量一个男人成不成功,就看他钱多不多、官大不大,从来不看他夫妻关系是不是融洽,亲子关系是不是密切,那么嘴皮磨破了、喉咙说干了,男人也不会回家。

曾经,日本也像中国一样,用经济实力评价男人,“会赚钱的男人才是好爸爸”。很多日本男人下了班不敢回家,因为下班就回家会被老婆看不起,说明你没交际、没本事。他们会去居酒屋喝几杯、侃大山,然后醉醺醺地回家,这样老婆会觉得他很能干。

今天风气完全变了,奶爸在日本成为新宠,参与家务的男人备受欢迎。

日本的改变是如何发生的这缘于日本厚生劳动省的大力倡导。日本政府洞察到“父教缺失”对下一代和全民族的危害,鼓励爸爸参与家庭事务,宣扬“育儿的男人很棒”,“做家务是很了不起的事情”。

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

概而言之,一个幸福的家庭,必须是一个边界清晰、职责分明的家庭。每个家庭成员都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丈夫是丈夫,妻子是妻子,孩子是孩子,公婆是公婆,各自干好分内的事,绝不越俎代庖,也不敷衍搪塞。关系简单了,问题就少了。

家庭怨气太重什么原因

第一种情况,长辈一碗水端不平。拉一个踩一个。导致兄弟姐妹之间不和睦。进而影响到整个大家庭的不和睦。每个人都是一肚子怨气。

第二种情况,兄弟姐妹之间的经济条件差距太大,这种差距导致本来平等的关系变了味。条件的的那个成为了家里人追捧的对象。久而久之,家里没有了人情味,每个人也是一肚子怨气

家庭怨气太重什么原因

家庭怨气太重,主要是男主人没有协调好家庭内部矛盾!

一个已婚男人,不论你在工作单位是什么职务,就算是不起眼的员工,但是你家里,就是一片天!你要让父母,要让子女,要让妻子,感到家的温暖!

让他们在和睦祥和的氛围内生活,是你作为一家之主,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