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阶段就是好奇,第一次见面,师生都有好奇心,第二个阶段就是熟悉,通过第一个阶段适应了上课的风格和习惯,也建立了好的情谊。
第三个阶段就是离别,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与学生相处之道的三个阶段
一、言传身教
小学生正是有样学样的阶段,他们无法明确的差别好坏,所以在与他们相处过程中,更要注意言传身教。
对比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最好的方法还是从自身为模板来引导他们。
二、杜绝大道理
大多数家长和老师总是喜欢说一些”大道理“给孩子,希望他们能够明白,并改正自己的问题。但很多人在说的过程中,根本没有考虑孩子是否听得懂、是否明白。经过出现鸡同鸭讲,越说越烦躁。
其实,在讲”大道理“的时候,分年龄段,按不同的年龄段对内容进行简化和整理。最好是以他们能够明白的语言和内容来讲述,在讲完之后,最好在确认一下孩子是否听懂。
三、谢绝唠叨
不管是小孩子,还是大孩子或者是成年人,唠叨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是一种可怕的经历。但对于家长来说,自己最烦唠叨,但自己还是会一遍一遍的唠叨孩子,总觉得说一遍两遍孩子根本记不住。
其实,不是孩子记不住。而是他们已经习惯有家长为他管理好一切,对他们而言,已经有人给我做了,我为什么还要自己再做、或者自己记住。
就小学而言,刚开始应该制度好规则,要求孩子按规则来作。同时,家长自身也要遵守,让孩子明白是规则就要遵守。否则,家长一旦破坏规则,孩子也会视规则为无物。
四、尊重孩子
说到尊重面就有点广,从尊重孩子的隐私到尊重孩子的意见。
不要想当然认为,作为父母,孩子就应该没有隐私作为小孩子,只需要遵从不应该发表意见
只要是一个独立的人,那么就应该保护他的隐私、尊重他的意见。
你可以因为他的意见幼稚而给予他建议改变,但不能因为其幼稚就否绝或无视。这样有损孩子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