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1706年)重修白马寺(遗址在李后村西北)碑文载:“李厚村九里长街,北临黄河十八步,有渡口、码头……金李厚,银路洲,元宝河道,玉张堌……”
上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在白马寺遗址旁挖土时,曾挖出了船桅杆。后因黄河南迁,码头渡口随之俱废,客商不再光顾,行人不再停留,繁华渐趋消弭,原来迁居的居民又纷纷散往他乡,昔日的繁华景象如过雨烟云,也渐去渐远了。
后经“靖康之乱”和金、元之祸,李后村居民已所剩无几,原来的村寨也荡然无存。
到了明初迁民时,村内李、刘两姓为避硝河水患而迁居今址。现在村西头至千口村东头硝河岸边,有六里长的古村落寨墙遗址,村东北还有唐宋时期的残砖碎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