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界分类系统是动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即:动物分类学。动物分类系统主要研究动物的种类、种类之间的亲缘关系、动物界起源和演化等,根据自然界动物的形态、身体内部构造、胚胎发育的特点、生理习性、生活的地理环境等特征进行综合研究,将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动物归为一类,给它们命名,这就是动物分类学所研究的内容。
目前,世界上所用的动物分类系统,是以动物形态或解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总和为基础的。根据古生物学、比较胚胎学、比较解剖学上的许多证据,基本上能反映动物界的自然类缘关系,称为自然分类系统。
动物界包括脊索动物门与无脊椎动物门(无脊椎动物门分为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节肢动物门等门)。
动物分类学根据动物之间相同、相异的程度与亲缘关系的远近,使用不同等级特征,将动物逐级分类。动物分类系统,由大而小有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几个重要的分类等级(分类阶元)。任何一个已知的动物均可无例外地归属于这几个阶元之中。有时,为了更精确地表达种的分类地位,还可将原有的阶元进一步细分,并在上述六个阶元之间加入另外一些阶元,以满足这种要求。加入的阶元名称,常常是在原有阶元名称之前或之后加上总或亚而形成。于是就有了总目、亚目、总纲、亚纲等名称。为此,一般采用的阶元如下:
界、门、亚门、总纲、纲、亚纲、总目、目、亚目、总科、科、亚科、属、亚属、种、亚种。
按照惯例,亚科、科和总科等名称都有标准的字尾。这些字尾是加在模式属的学名字干之后的。因而对一些不常见的类群名称,也可以一见就知道是亚科名、科名或总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