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事情一知半解,却固执地认为自己“滚瓜烂熟”。
《论语·为政》里写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任何人都不能对社会上的一切都很了解,只能了解到某一个或者几个方面的事情。三百六十行,行行都精通的人,几乎没有。就是像诸葛亮这样的聪明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却不能够精确地预计到未来到底会发生什么。
当一个人认为自己是“圣人”的时候,往往就犯了固执的毛病。慢慢成为别人眼里的“一根筋”。
曾经看过一个笑话:一个好心人,捡到一只可怜的乌龟,特意开车到海边,把乌龟送到海边放生。可是,乌龟却怎么也不愿意游入大海,总是在好心人身边不愿意离开。好心人被乌龟感动了,认为乌龟通人性,和自己有缘。
好心人把乌龟带回家,养了一段时间,逢人便说自己和乌龟的缘分。有客人来家里,看到乌龟,就说:“这是淡水龟,还受伤了。”
看到这,我忽然明白了,好心人错把淡水龟当成了海龟,其实是犯了认知不足的错误。
人世间的智慧,需要我们一辈子去学习,如果不愿意学习,还夜郎自大,就是固执自己,对自己并没有好处。
做错事了,还不思悔改。
错了就是错了,对了就是对了。人非圣贤,谁都可能犯错。如果硬是把错误当成对的事情,那么你就是“自甘堕落”。
有智慧的人,往往很谦卑,哪怕是自己很有把握的事情,做对了的事情,也愿意听取别人的建议,也许别人指出来的问题,能够让自己掌握更多“诀窍”。
做对了的事情,其实依旧有改进的余地。谁都不能认为自己就是“完美无缺”的。
犯错误,是一个人的重要经历,是增长经验的过程。比方说,上学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做错题目,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及时改正错误,在改正错误的时候,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固执的人,就像成语故事“南辕北辙”里的那个赶马车的人,越努力,理想越遥不可及。如果一辈子都坚持错误的方向,那么注定一事无成。自己活得很累,但是“累”也毫无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