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生僻字,是常用字。
索
汉语汉字
“索”,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suǒ,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索”的基本含义为大绳子或大链子,如索子、索道引申含义为搜寻,寻求,如索引、思索。
在日常使用中,“索”也常做名词,表示人的发辫,如索葛。
索的生僻字
不是生僻字,是常用字。
索
汉语汉字
“索”,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常用字),普通话读音为suǒ,最早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索”的基本含义为大绳子或大链子,如索子、索道引申含义为搜寻,寻求,如索引、思索。
在日常使用中,“索”也常做名词,表示人的发辫,如索葛。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索
平水韵
入声十一陌
释义
大绳子或大链子搜寻,寻求讨取,要尽,毫无单独姓
结构
上下结构
部首笔画
6笔
字源演变
“索”,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像一段绳子的样子,上端可以看出绳头的股叉,后来陆续在金文、楚系简帛、秦系简牍、说文中发现,“索”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篆书演变而来。
详细释义
拼音
suǒ
名词
大绳子
large rope
索苇、索头
昼尔于茅,宵而索綯。——《诗·豳风·七月》
人的发辫
pigtail
索葛、索虏
法度
law
皆启以商政,疆以 周索。——《左传·定公四年》
链条
chain
索桥
中国古地名
Suo town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广韵】苏各切【集韵】【韵会】昔各切,音。【说文】作,草有茎叶可作绳索。从纟。【韵会】隷作索。【小尔雅】大者谓之索,小者谓之绳。【急就篇注】索,总谓切捻之令紧者也。【书·五子之歌】若朽索之驭六马。【诗·豳风】宵尔索綯。
又【易·震卦】震索索。【疏】心不安之貌。【释文】惧也。
又【书·牧誓】惟家之索。【传】索。尽也。
又【周礼·夏官·方相氏】以索室殴疫。【注】索,廋也。
又【礼·檀弓】吾离羣而索居。【注】索,散也。
又【左传·昭十二年】八索九丘。【书序】八卦之说,谓之八索。
又地名。【前汉·地理志】武都郡有索县。
又姓。【左传·定四年】殷民七族,有索氏。
又【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音色。同,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又【集韵】苏故切,音素。【释名】索,素也。八索,著素王之法也。【屈原·离骚】衆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注】索,音素。按《说文》在木部,今倂附入。索从,《说文》在部。
说文解字
艸有茎叶,可作绳索。从纟。杜林说:亦朱木字。苏各切。
说文解字注
艸有茎叶可作绳索。当云索绳也,与纟部绳索也爲转注,而后以艸有茎叶可作绳索发明从之意,今本乃浅人所删耳。尔雅曰:绋,繂也。谓大索。经史多假索爲字。
又木部曰:澌,水索也。索训尽。从纟。纟者,谓以艸茎叶纠缭如丝也。诗曰: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以艸者,如秆茅麻是。以竹者,竹部之筊是。以木者,椶櫐之属是。稣各切。五部。杜林说:亦朱木字。
未详。疑当作索亦朱市字。市者,篆文韍也。杜林说索爲韍字,从纟声。与杜林说构爲桷字,爲贬损字,畁爲麒麐字,鼂爲朝旦字,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