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故事虽本唐代元稹《莺莺传》,实际却是脱胎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该剧具有较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

下面著作不属于神话的是

是《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是元代王实甫创作的杂剧,大约写于元贞、大德年间(1295~1307年)。

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名珙字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故事。

该剧具有较浓的反封建礼教的色彩,作者写青年人对爱情的渴望,写情与欲的不可遏制与正当合理,写青年人自身的愿望与家长意志的冲突表达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爱情观。全剧体制宏伟,用了五本二十一折连演一个完整的故事,这在古代杂剧中是罕见的。该剧情节引人入胜,形象鲜明生动,文采斐然,具有诗情画意。

下面著作不属于神话的是

《西厢记》不是神话,《西厢记》为杂剧剧本。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王实甫著,共5本21折。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它取材于元稹的《莺莺传》(又称《会真记》)和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在此基础上又吸收了宋、金时期有关崔、张故事的说唱文学和艺术成就,加工、创造而成。

此剧描写青年张生与崔莺莺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终结眷属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