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山镇山四宝分别是“玉印、哈砚、玉符、玉圭”。
北宋时期,宋哲宗赵熙太后孟氏误吞绣花针,宫廷御医束手无策,便广招天下名医。茅山道士刘混康用秘符和丹药催吐,使母后吐出绣花针。
宋哲宗大喜逐赏其金银,并敕赐元符万宁宫。
宋徽宗继哲宗位后,于公元1101年邀请刘混康赴京师,崇宁五年(公元1102年),刘混康屡告归山,徽宗挽留不住,便派人送其归山,并先后赐送茅山道教九老先都君玉印一颗,合明天帝敕玉符一道,御赐宗坛玉圭一笏,哈砚一座,宣和御赐玉靶宝剑一口,《辽王诗简》一卷,公计八件,以作镇山之宝。
这八件珍宝历经沧伤,屡招兵火,后四宝已经失传,只剩前四宝。因而茅山道教将其称之为“镇山四宝”。
茅山四宝分别有哪些
茅山有四大镇山之宝,四宝分别为“玉印、哈砚、玉符、玉圭”。
据说这四件宝物均有神奇功效:玉印沾一次朱砂,便可日盖千张黄表玉圭是宫内大臣们上朝觐见皇帝的通行证,并可把呈报之事写在上面,且它会随着四季变换颜色,春秋两季还会“出汗”哈砚只需用嘴对其哈气,即可用笔书法玉符为护身镇心之用,无论大小官兵见此都不得伤其身系于腰间谨见皇帝时也不会心慌。文革其间,四宝被抄,后收藏于南京博物馆。1985年3月,复回茅山道院,现存九霄万福宫道教博物馆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