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点效率——分工效率 点效率指代的是个人工作效率、岗位效率,或称单点效率,也是总体效率的基础和重要来源。
2、线效率——合工效率 把一个一个的点效率有效地衔接起来,是线效率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不能在分工之后再考虑整合,而是先基于整体流程,再考虑该如何分工。
历史上,第一个把企业运营水准从点效率层面,提升到线效率层面的,是福特汽车的老板亨利·福特。为了更快速地生产整车,福特汽车通过流水线把各工序有效地协同起来。
线效率对点效率的串联,涉及的是劳动的可交换性,即工作与工作之间的接续。福特解决的是体力劳动的可交换性,而华为通过导入集成产品开发(IPD)流程管理,解决的是脑力劳动的可交换性。
3、面效率——部门间效率 从线到面,涉及的不仅是长度上的延伸,更是性质上的变化。各部门能否形成组织合力及整体功能,是面效率要解决的核心命题。
为此,我们有必要从以下三方面付诸努力:(1)基于竞争需求明确组织重心。谋求组织协同的第一步不是如何协同,而是往哪儿协同。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是,整个组织是靠什么力量被驱动起来的第二个问题是,企业到底要靠什么能力赢得竞争第三个问题是,基于长期导向,企业在做好眼前事的同时,必须重视哪些核心能力的积累(2)基于整体协同构建流程闭环。协同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生产与销售之间的协同,营销与销售之间的协同,营销与研发之间的协同,跨部门机制设计。(3)基于责任分担匹配利益分享。对激励机制的设计,要以普通人的正常需求为基准,不宜要求过高。
4、体效率——企业间效率 体效率关注的问题不再局限于企业内部,而是关注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同,即如何提升不同企业体之间的合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