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培藻时,不能菌与藻同时使用。因为菌的繁殖速度快,会抑制藻类的繁殖,如果池塘中有大量的有机物需要分解,先用菌后用藻。如果没有就先用藻,再用肥料,当藻类大量繁殖起来后有死亡藻类的时候再用菌进行分解。

根据水质指标溶解氧、pH值和透明度的判断。每天下午3-4点测溶解氧、pH值和透明度,溶解氧、pH值高,透明度低于20cm,说明藻类繁殖旺盛,及时用菌分解有机质,当水色发黑、发暗、发黄等很多脏泡沫时,说明有藻类死亡,要及时解决死亡藻类。

根据晒水法进行判断。用矿泉水瓶取中层水,晒几个小时,如果有气泡且气泡多,说明藻类活性好,不需要补藻如果没有气泡或者气泡少,说明藻类少或者老化,活性差,需要补肥的同时补藻种。

根据养殖时期进行判断。

养殖前期:前期培养藻时,由于水温低,养殖品种个体小,投喂量少,残饵、粪便有机质少, 这时候要根据水中的藻种和水质指标判断(溶解氧、pH值),透明度如果高于30cm (绿藻)或者50cm (硅藻)时,要适当补肥,可以通过镜检或者晒水法看水体藻的活性,需要时候也要补充藻种。

养殖中期:养殖中期在放苗一个月到两个月之间,此时投料量越来越大,养殖动物残饵、粪便越来越多,大部分藻类开始老化。传统养殖中,不补藻、少补肥或者只补菌,有益藻类吸收不到营养开始转藻,这时池塘中的有益藻越来越少,有害藻在池塘中逐渐形成优势种。平时不检测水质指标,不镜检,管理靠看水色,通过养殖动物吃料状况判断水质。养殖动物开始减料,或者水发红、发蓝,大量的有害藻爆发才意识到,控制有害藻,并且大部分养殖户选择消毒、杀菌、杀藻。正常的维护要及时根据指标判断,补菌、补藻或者补肥。

养殖后期:到了养殖后期,水体有机质多,注意多用菌少用肥,适当补充藻种,溶解氧和pH值高,藻类生长旺盛,多补菌少补肥。溶解氧和pH值低,藻类不正常生长或者生长慢,多补肥少补菌。氨氮高时,用菌补藻种,不需要补肥。

鱼塘补藻什么时间最好

因为残留的消毒剂会影响甚至杀死池塘中投入的有益藻种,导致培藻肥水工作难以进行。

所以消毒后池塘需在过段时间(大约1周左右)经解毒处理后,才可开始培藻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