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神龙年间(707—709),在荐福寺南边的安仁坊开辟塔院,修建起荐福寺塔,俗称为“小雁塔”。唐朝灭亡后,荐福寺被毁,只剩下一座小雁塔。北宋时期,以小雁塔为中心,重新修建起荐福寺,经过元、明、清历代不断营建,逐渐成为关中地区重要的佛寺。
如今,荐福寺位于西安博物院内,保留着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从南向北,沿中轴线,依次为山门、慈氏阁、大雄宝殿、藏经楼、白衣阁,东西两侧对称分布着钟楼、鼓楼、配殿、碑亭和新建的长廊等。
慈氏阁为明代重檐歇山式楼台,上方悬挂着明英宗亲笔书写的“敕赐荐福寺”木匾。民国时期,胡宗南驻守小雁塔,这里是他的办公室。大雄宝殿为清代单檐硬山式建筑,白衣阁为明代供奉观音菩萨的场所。
小雁塔白衣阁由来
小雁塔白衣阁所明代创建,用来供奉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是常穿著白衣因此而命名。
小雁塔是中国早期方形密檐式砖塔中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原本高15层,塔顶2层已经在地震中被震毁,现在存留13层,以前有著裂痕,高43.4米,塔形秀丽,是唐代佛教建筑艺术遗产,小雁塔的建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文化在中国古代的传入,并逐渐与华夏文明相融合。
小雁塔白衣阁由来
西安荐福寺小雁塔白衣阁建造于清代,两层高台式砖木结构建筑,单檐歇山屋顶,上建殿宇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周围设回廊,底层中有门洞穿过。
明代创建,清代重修,为供奉观音菩萨的场所,单檐歇山式楼台,灰瓦屋面,南面上部镶明代石匾额“白衣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