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是我国春秋与战国的分水岭,是指晋国的三家大夫赵襄子、韩康子和魏桓子联合消灭智氏,瓜分智氏以及晋国的土地后成为诸侯,各自在自己的诸侯国的国君,是国君不是国王。因为诸侯国称王是战国后期的时,当时只叫国君,三个国君就是上面说的赵襄子、韩康子和魏桓子。

三家分晋秦国国王是谁

秦献公。

公元前633年晋文公设六卿,掌握晋国的军政大权。晋平公时期,六卿相互倾轧,至公元前453年,六卿仅剩韩、赵、魏三家,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形成韩、赵、魏三国。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公元前376年,韩、赵、魏废晋静公,迁于端氏(今晋城市沁水县)。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因此韩、赵、魏三国又被合称为“三晋”。

三家分晋秦国国王是谁

是秦厉共公。

秦厉共公,嬴姓赵氏。名剌,春秋末期秦国君主。秦悼公之子。公元前476~前443年在位。秦厉共公在位期间,蜀人、楚人、义渠之戎都曾朝贡献礼。前476年,派兵拔魏城。前461年,沿黄河修筑防御濠沟。同年,以兵2万伐大荔之戎(今陕西大荔朝邑一带),取其城。前457年,他率师与绵竹之戎(今甘肃天水东)战。前451年,筑南郑(今陕西汉中)城,置县。前444年,他派兵攻义渠之戎,执义渠王。秦厉共公执政期间的这些举措,为秦国的富国强兵作了一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