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释义

(神情、举止、风貌等)自然大方,有韵致,不拘束:风姿~。这幅画构思别致,笔墨~。

详细释义

见“ 瀟洒 ”。

亦作“ 瀟洒 ”。洒脱不拘、超逸绝俗貌。

唐 李白 《王右军》诗:“ 右军 本清真,瀟洒在风尘。” 宋 姜夔 《续书谱·真》:“古今真书之妙,无出 钟元常 ,其次 王逸少 ,今观二家之书,皆瀟洒纵横,何拘平正” 明 沉鲸 《双珠记·京邸叙亲》:“寓吾家后廊,瀟洒仙模样。”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五章:“ 道静 立刻被他那爽朗的谈吐和潇洒不羁的风姿吸引得一改平日的矜持和沉默。”

悠闲自在。

明 高攀龙 《与卞子静书》:“兀坐家中无事,襟怀虽得瀟洒,而触目民艰,未免时復攒眉。” 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三:“ 方主任 心里想:‘你倒潇洒,闲着没事,散散步,等着学习吧。’”

凄清、寂寞貌。

唐 李德裕 《题奇石》诗:“藴玉抱清辉,闲庭日瀟洒块然天地间,自是孤生者。” 宋 苏舜钦 《湘公院冬夕有怀》诗:“去年急雪寒窗夜,独对残灯观阵图……禪房瀟洒皆依旧,世路崎嶇有万殊。”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一折:“俺这山林瀟洒,古寺荒凉,惟仙人能往,岂俗士能通。” 清 王辂 《采桑子》词:“芸窗寂静摊书好,一盏茶浓,瀟洒谁同暗递清琴隔院风。”

幽雅、整洁。

唐 姚合 《溪路》诗:“此路何瀟洒,永无公卿跡。日日多往来,藜杖与桑屐。” 宋 文天祥 《官籍监》诗序:“予监一室颇瀟洒,明窗净壁,树影横斜,可爱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塔院侧边西厢一间房,甚是瀟洒,正可先生安下。”《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如今搬在城里一个曲巷小楼,且是瀟洒。”

清凉。

唐 李白 《游水西简郑明府》诗:“凉风日瀟洒,幽客时憩泊。五月思貂裘,谓言秋霜落。” 唐 司空图 《歌者》诗之三:“清回烦暑成瀟洒,艷逐寒云变惨悽。”

雨落貌。

唐 韦应物 《夏夜忆卢嵩》诗:“不知 湘 雨来,瀟洒在幽林。” 唐 权德舆 《和李大夫西山祈雨》:“瀟洒四冥合,空濛万顷连。” 元 揭傒斯 《黄鹄山听雨》诗:“瀟洒松上来,瑟缩花间鸣。”

潇洒的定义是什么

潇洒词义就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 为人处事不拘谨,无拘束的,不矫揉造作就是潇洒。 潇洒 xiāosǎ 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谨、不矫揉造作。 潇洒是一种勇气,处变不惊,胸有成竹,无手足无措狼狈之态,更不会推卸责任,诿过他人,有担当、轻生死。 潇洒是一种量度,不嫉妒、不忌才人谤我,一笑置之。 于日常潇洒是一种淡定,险境与挫难是每个人不能避免的,而淡定是一剂让我们更好面对险境与挫难的良药。

在人情潇洒是一种宽厚的胸襟,小肚鸡肠称不上潇洒,对于那些与我们持不同意见或看法的人,我们的确需要宽厚,不要妄加推论,急着作出决定,多听多想,或许会作出更理想的决定,而宽厚地去容纳是一种胸襟,是一种潇洒。 潇洒是一种自然,是一种坦诚,是一种率真。 挥金如土不是潇洒,吞云吐雾不是潇洒,目中无人不是潇洒,自傲自大不是潇洒,吃喝玩乐不是潇洒,冲动莽撞不是潇洒,我行我素不是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