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预防性养护是指在道路技术状况衰减初期,在最适当的时机,应用最适当的预防性养护措施,以最小寿命周期成本、最大程度延缓路况退化。一般分为三类:一是预防性养护,是指在路面状况良好的情况下,采取一些必要的技术手段,使路面功能一直保持较好的状态,如路面出现轻微裂缝,进行沥青灌缝等措施,是一种有计划的养护二是改正性养护,是指在路面已经出现病害时,采取相应的养护措施三是紧急养护,是指在紧急情况下进行的养护,如突来的雪灾,给道路造成巨大的损害,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为保障车辆正常通行和安全对路面出现的坑槽、塌陷进行紧急处理,保障道路畅通。

沥青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较多,常用的技术有:裂缝填封、雾封层、稀浆封层、微表处、同步碎石封层、复合封层、薄层热拌沥青混凝土、同步薄层罩面、铣刨罩面、就地和厂拌热再生等。

预防性养护措施的选择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技术有效性。即预防性养护措施在技术上是满足要求的,能够满足路面状况、交通量等的技术要求,且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预防性养护性能。

(2)经济节约性。在满足技术有效性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成本低的预防性养护措施。

(3)性能服务性。即采取的预防性养护措施是符合工程特点的,能满足服务的公路用户对预防性养护路面使用性能的特定要求。

预防性养护包括哪些

预防性维护的类型有:基础预防性维护:巡检、润滑及紧固主动更换定期翻新预测性维护视情维护可靠性工程。

良好的预防性维护通常会包括所有这些类型,其侧重点会因行业和企业而不同。

1、基础预防性维护

基础预防性维护(包括润滑、紧固、清洁及点巡检),是实施预防性维护的第一步。这些任务旨在提前处理那些可能导致设备停机的小问题。点巡检可能发现设备的一些退化现象,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工单系统经正常的计划与排程流程得以解决。在实施了这类预防性维护的企业中存在一个问题:他们会停滞在这个阶段,认为这就是预防性维护了。然而,这只是开端,企业能够做得可以更多。

2、主动更换

主动更换旨在故障发生前更换劣化或有缺陷的零部件。这种维护消除了由停机故障引发的高成本。这些缺陷部件通常在点巡检或例行保养期间发现。但需要注意的是:更换应仅用于有导致故障停机风险的部件。对仅怀疑存在缺陷但不能明确存在故障停机风险的部件进行过度更换,会增加预防性维护的成本。只有被识别为有缺陷或“即将失效”的部件才应该更换。

3、定期翻新

定期翻新通常应用于公用事业领域、连续流程型工业或循环设施(如大学或学校系统)中。停机期间,所有已知或可疑的缺陷部件都得以更换。翻新后,设备或设施应当能够相对无故障地操作直到下一次停机翻新。这些项目通常使用项目管理软件做计划,使得企业能够有一个完整的项目时间表,所有的资源需求也都可以提前明确。

4、预测性维护

预测性维护是相较于本节第一部分所描述的预防性维护的一种更高级的检查。采用现代技术,在巡检过程中可以对特定设备/部件做详细的状态检查。这些技术包括:振动分析油的光谱分析红外扫描冲击脉冲法。预防性维护和预测性维护的主要区别在于,预防性维护更多的是一项基本任务,而预测性维护是采用某种特定的检测技术。

5、视情维护

视情维护是指通过状态监测,在预测性维护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维护措施。通过安装在设备上的传感器,提供接入计算机系统的信号输入,无论是过程控制系统还是楼宇自动化系统。然后,计算机系统将基于对输入信号的监测及趋势图,在需要时对设备进行维护。这消除了由技术人员人工输入信息的人为错误。趋势的监测有利于对所需的维修工作的排程,使其对生产的影响最小化。

6、可靠性工程

可靠性工程是预防性维护的最后一步,涉及工程改造。如果在采用了上述技术和活动之后设备故障仍然存在,则工程部应开始针对总体维护计划进行研究,以发现是否忽略了某些因素。如果没有,则应进行设计优化研究,考察对设备进行改造,以纠正所存在问题的可能性。将所有上述技术纳入综合预防维护方案,将使企业能够优化专门用于预防性维护的资源,而忽略上述任何方面可能导致预防性维护计划缺乏成本效益。

预防性养护包括哪些

预防性养护是一种新的路面养护理念。根据美国各州公路和运输官员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Highway and Transportation Officials,简称AASHTO)公路标准委员会的定义,路面预防性养护(Pavement Preventive Maintenance,简称PPM)是指在不增加路面结构承载力的前提下,对结构完好的路面或附属设施有计划地采取某种具有费用效益的措施,以达到保养路面系统、延缓损坏、保持或改进路面功能状况的目的。

养护方法:预防性养护与矫正性养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