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先秦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之力为良医。
〔清〕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必不敢薄视公以后之史而以为不足学三折肱为良医,而喟然三叹也茅盾
茅盾《子夜》:三折肱为良医!从什么地方吃的亏,还是到什么地方去翻本呀!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晋国内部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准备起兵攻打晋定公,很多人认为晋定公又要失败,有人认为范氏起兵属于反叛行为,民众不会支持的,再说晋定公已经屡战屡败,只要好好总结经验,就像三折肱为良医一样,不会失败的。
三折肱的典故
三折肱--大白话就是三次折断手臂。来自成语“三折其肱”,典故如下:
晋国时,有范氏和中行氏两个集团的人,准备起兵攻打晋定公当时有人指出战事成功和失败的关键,要看民众是否支持,假如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便将失败无疑。
范氏和中行氏起兵攻打晋定公是一种反叛行为,民众自将不会支持也们的。
何况晋定公自己曾经伐君失败,落得流居异国的田地,可以说是经历过失败的过来人。正如一个经过三次折伤手臂的人,虽经医疗后获得痊愈,但他已尝透了折臂的滋味在几次三番的折臂和治疗的经历中,他已了解到折臂的原因,和治疗的经过与方法,换句话说,他已是个中的老手了。
三折肱,知为良医的意思就和这个典故里说的是一样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