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典故在江苏扬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左边的“风流宛在”匾额,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
据说刘坤一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主政的欧阳修所作。清朝有一个大臣叫刘坤一,曾三任两江总督,在平山堂上给欧阳修题过一匾,上写四个大字:风流宛在。
细心的读者可以看到,流字少了一点,在字多了一点。是误写吗,写错了吗非也,研究过书法的人,都知道是可以这样写的。
那其寓意是什么呢刘坤一评价欧阳修,应该“少一点风流,多一点实在”才好。在政绩上,他没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和情怀,相反他是及时行乐。他也没有王安石的不达变法誓不罢休的决绝,相反他还曾批评过王安石的“青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