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尺男儿”是自秦始皇统一度量衡之后的说法,秦汉时期一尺约为23到24厘米,约为现在的161-168厘米。但是在不同朝代“尺”所代表的长度都是不一样的。这个词第一次出现是在战国时期的《荀子•劝学》中: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意思是:小人求学(学习),人云亦云,生搬硬套,不加思考,通常是从耳朵里听进去,直接就从嘴里说出来了。然而嘴和耳朵的距离,不过四寸远,如此没有理解的学习,怎么能够显得自己有气质、有内涵呢
那时候七尺大约一米六多、一米七左右,这个身高放在当时是男子的普遍身高,但再矮一些就显得没气质,所以后来就用七尺男儿来形容男子顶天立地、有胆识有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