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成语是:
他 山 之 石,可 以 攻 玉 
【拼音】: tā shān zhī shí,kě yǐ gōng yù
【解释】: 攻:琢 磨。别 的 山 上 的 石 头,能 够 用来 琢 磨 玉 器。原 比 喻 别 国 的 贤 才 可 为 本 国 效 力。后 比 喻 能 帮 助 自 己 改 正 缺 点  的 人 或 意 见。
【出处】: 《诗 经 · 小 雅 · 鹤 鸣》:“他 山 之 石,可 以 攻 玉。”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什么成语
出自先秦佚名的《鹤鸣》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鱼潜在渊,或在于渚。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萚。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鱼在于渚,或潜在渊。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其原意是说: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亦作“他山之石”、“他山之攻”。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什么成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成语释义
意指别的山上面的石头坚硬,可以琢磨玉器。既比喻别国的贤才可为本国效力,也比喻能帮助自己改正缺点的人或意见。
成语出处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成语性质
褒义。用于可以借鉴的东西,示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积极学习借鉴其它的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