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传》,即《春秋公羊传》,或叫《公羊春秋》。相传为战国齐人公羊高所著,专门阐释《春秋》。最初只有口头流传,汉初才写成书。汉何休作《春秋公羊解诂》十一卷,多发明《春秋》微言大义,大张"三世"(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之说、又好引谶纬。
唐徐彦为之疏,其《公羊传疏》引戴宏序,说是由景帝时公羊寿和胡母生(子都)"着于竹帛"。
它是今文经学的重要经籍,盛行于汉武帝、宣帝之间。
什么是公羊春秋
《春秋》包括《春秋公羊传》。《春秋》是古代中国的儒家典籍,被列为“五经”之一。《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据传是由孔子修订的,后司马迁续写。书中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由于《春秋》的记事过于简略,因而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详细记录的“传”,较为有名的是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即《春秋公羊传》)和《谷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