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性情耿直,从不肯委曲求全。尽管俞大猷的战功十分丰富,但是他的名气却不大。主要原因是俞大猷耿直的性格难以在官场之上生存下来,可是他并没有把这些放在心上,而是一心一意的朝着自己的理想前进。他不了解人情世故,更不了解官场上的门道,加上其本身就有些君子的自傲,不肯委屈求全,这才使他的仕途多变,没有高官厚禄,也就意味名声不大。

俞大猷为什么很少人提及

因为俞大猷是一个纯粹的军人,只会埋头苦干,不会曲意逢迎,再加上朝中没有强大的靠上,所以名声不显。

俞大猷(1503年-1580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

万历八年(1579年),俞大猷上疏三次,请求告老还乡。1580年病死。

俞大猷为什么很少人提及

原因主要是这三点:

其一,俞大猷的军事生涯起步大大落后于戚继光。

其二,俞大猷在朝中权臣的护佑和扶持。

其三,俞大猷用兵不贪图近功,讲究“功不必在我,久久为功”的思路,与当朝面对剿灭倭寇急功近利的思路无法媾和。

上述三点,导致俞大猷一再被人为压制,晋升通道一直不顺畅,不仅在当时的名气和声望低于戚继光,也影响到后世对他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