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烛无私光”这句话体现的是一种清正廉洁、大公无私的宝贵精神,这句话出自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上达奚舍人》这首诗,这句话的意思是指,即便是蜡烛这样微小的事物,只要属于公家财产,就绝对不用私下拿来供自己使用。
“公烛无私光”的前一句是,“大贤秉高鉴”,这句话的意思是指,真正的贤士都会时时刻刻高举镜子,不会让自己表现出一点的不妥之处,形容人十分严于律己。这两句话,也完全的体现出了诗人孟郊心底无私、天下为公的人生追求,也凸显出诗人廉正、崇高的政治情怀。
诗人孟郊,高中进士的时候,年龄已有四十六岁,入仕之后,也一直苦于不能够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因此多寄情于山水之间。孟郊为仕期间,公正廉洁,两袖清风,为人性格也十分耿直孤僻,六十四岁奉命前往洛阳述职,病死于途中。
公烛无私光描述的是什么精神
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是贤明的人就像高举的镜子、点燃的蜡烛一样,洞察事物,公正无私的精神。大贤秉高鉴”这句话歌颂的是严以律己,公正无私的崇高精神,“大贤秉高鉴”这句话出自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孟郊所创作的标题为《上达奚舍人》的一首诗,这句话的意思是,贤士为了让自己不出差错,总会随身携带镜子自省。
大公无私的人永远公正无私, 就象高悬的明镜可以照见各种事物, 就象无私的烛光从来不偏向于任何一方一样。公共的蜡烛应该没有私人的光芒。寓意为公众办事的人不应该贪图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