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产作业标准化。产品质量必须先从标准谈起,没有标准无法谈质量。

二、谁生产谁负责。产品的生产者也是产品的质量负责人,生产人员要按照产品的制作标准来制作产品。对于制作出来的不合格产品,生产人员要主动处理,并查明导致产品不合格的原因,及时做出调整。不能将问题留给其他人。

三、谁生产谁检查。产品的生产者还是产品质量的检查者,产品质量的自我检查只是对生产的产品是否合格的再次确认。通过再次确认,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到下一环节,同时发现自己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操作技能,提高产品质量。

四、全数检查。做食品必须保证产品的安全,产品的形状和色泽只会影响到公司的声誉,但产品的安全不但会影响到顾客的安全还会影响到公司的命运。所以我们的产品在出厂前必须做到全数检查,来保证我们的产品出厂合格率。

五、工序内检查。产品的质量是生产出来的,本工序生产人员相对来说会比其他人更熟悉我们的产品。安排本工序生产人员进行自我检查能更多的、更容易的、更快的发现产品的质量问题。同时还能提高本工序生产人员对产品的质量责任感。有利于本工序产品质量自我改进。

六、不良停产。在工厂生产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半成品生产出来后与我们的成品标准非常接近。如:产品外形尺寸、烘烤颜色、产品重量等。但我们的员工或管理人员出于节约成本或其他原因没有按照不合格品处理,而继续加工,然而最终发现还是不符合标准要求时,会导致更大的浪费。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不合格品时操作人员应停止继续加工。

七、立即处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处理。这样有两个好处:好处一:能立刻发现引起产品不合格的原因,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提高产品合格率。好处二:将不合格品分选出来,避免进入到下一工序,同时分选出来的不合格品还可以视情况再次利用。减少浪费。